【通许村史】邸阁乡各里口行政村村史
| 招商动态 |2016-07-07
历史概况
各里口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南10公里,邸阁乡政府东北4公里处,南邻祁湾村,东邻娄庄行政村之邓庄村,西1公里为开(开封)——周(周口)公路。
全村现有五个村民小组,430户人家,1900口人,2216亩耕地。有任、黄、耿、楚、张、杨、牛、时、葛、刘等10姓,以任姓最多,约占80%。
村委会坐落在村中央。有招商引进的钢铁厂一家,厂名为威通再生炼铁有限公司,占地22亩,在村北小河南边;在村南有一家预制厂,占地5亩;村南还有一家羊毛衫厂。村北有村办公助中小学校各一所,学生来自周围十余个村庄,校园宽阔、优美,教学质量一流。现在的小学,达到上级要求的“六配套”标准,有520平方的漂亮教学楼一幢,儿童入学率100%,大楼建成后,当时来学校视察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亲自剪彩。
该村交通便利,公路硬化,四通八达,街道平整,晚上路灯通明,村民围坐闲聊或儿童嬉戏,和乐幸福。
耕地水利化,旱涝保丰收。科技下乡,科学种田,农民收益倍增,物资和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经济繁荣,楼房一座座,喜事一桩桩,新鲜事情说不完。
据说,各里口以前不叫这个名字,叫各河口,过去村北0.5公里处有一条东南——西北向的河叫各河,西边有夹河,河水流入各河,北2.5公里处有条毛河沟,水也流入各河。每年汛期雨水大时,各河不断决口,水往村里流,村名也就叫各里口了。
从明太祖时起,黄淮流域,水患不断,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朱元璋下令从山西、甘肃等地移民中原,往黄淮中下游迁民开荒,到1393年已经开荒8万5千多亩。任姓先祖就是从那个时期迁居而来的。据村里上年纪的人说,北地有几条河流汇集此地形成一条大河。因来往行走不便,在其上建木桥一座,把北地叫成大木桥就是从那时来的。
公元1859年,战乱灾荒,时局动荡,各里口筑寨墙,砖垒五批,石灰掛缝,高达五米,四周12个炮楼,南北门楼三丈有余,铁页大门,铆钉所箍,一眼望去,威武雄壮,气概非凡。
那时各里口有集市贸易,每天早上男女老少聚集市中,有粮食市、菜市、肉架、汤锅、糖糕、菜角、烧饼炉、油条摊、麻花、高箱馍等等,生意兴隆,棚连货满,人群熙攘。小饭馆、客店、打车铺、铁匠炉、木匠铺等都有。每年农历四月初,有不误农时的庙会,唱大戏,玩花玩,热闹非凡。集市北有祖祠庙一座,大殿宏伟,西有陪房。还有白玉阁,是明末清初所建,名声传扬百里之外。
各里口村是一个经历过严重战乱的村庄。据说,民国二十几年匪盗猖獗,他们到处搜刮民财,匪首曹十一领着痞卒杂兵,在阴历八月初十窜进各里口,十一月冬至离开,在各里口驻了短短几个月就换上新军装,组建了马队,当时各家各户都得兑钱、粮,骡子、马也要,枪更要,老百姓喂的猪、羊吃光后又让邻村送,百姓苦不堪言。有一次炮弹炸得全村不得安宁,有一村妇腰里炸进一块炮弹皮,有一头毛驴后半截被炸掉,穷苦人挨打受气,饥寒交迫,牛马不如。
1938年闰七月,前七月各里口村流行霍乱,当时老百姓称为害大家病(俗称传人),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缺医少药,村里人病死近五分之一,有的户一家死几口,报丧的不敢一个去,唢呐艺人住在各里口,亲戚朋友吊唁不敢在各里口吃饭,连茶水也不敢喝,生怕传染上霍乱病。任义昌一家去东乡逃荒回来,走到邓庄都不敢进各里口村,只得住在邓庄,等流行病结束才敢回家。前七月后半月病死后周年,后七月前半月病死的先周年,因此有先死后周年之说。
1948年红色政权在各里口成立,建起了农民协会,任百良、任百相任会长,任百福、任召白、任书对等人任委员;建立了民兵组织,民兵队长任百德;任桂任妇联主任。全国解放后,各里口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划阶级、定成分,进行土地改革,农民翻了身,做了主人,耕者有田,人人有饭吃,有衣穿,穷人不再逃荒,个个笑在脸上喜在心上,接着又在本村设立了小乡,在乡长张本政、于善远的领导下,定出地主10余户,镇压3人,劳动改造4人,分了他们的土地、房产、牲畜等。
1950年村里成立了豫剧团,请来老师李师义教戏,各里口豫剧团以行当齐全闻名。农闲时搭台唱戏,还不断到别处公演,黑头演员任明山在开封市豫剧二团退休后被小皇后豫剧团聘去,曾多次在电视台与豫剧名家配戏。现村里吹拉弹唱活动还不断举行,八十三岁高龄的任凤同仍能唱戏,八十三岁的任百生还能拉弦、弹三弦。村乐队器具齐全,青年演员就有十多人,她们边学边唱,热情高涨。真是春暖梨园花开,民悦新村歌扬。
1953年后,各里口和全国一样成立了互助组,后转初级社到高级社,各里口村建立了乡部,成了各里口乡。农民心情舒坦、安居乐业。
然而,1958年实行“大跃进”运动,全村合大伙,各里口刮起了“共产风”和“浮夸风”。说什么“放卫星,架火箭,亩粮能往吨上翻”。空谈一片,实效不见,弄得人心大乱。地里挖窖烧肥,挂勾车拉肥,隔木锨翻地,喊声震天,没有一个人实干,真是人哄土地,土地哄肚皮。
1965年的“四清”运动使不少干部受迫害。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史无前例,动乱了十年,民怨积深。
直到1976年打倒“四人帮”,结束动乱,各项工作才走上正轨。自恢复了高考制度后,各里口村考入高校人数达30人,北京大学毕业的任海震博士现已留学德国。各里口村历来重视教育。早在1908年(光绪三十四),村里就建起了初级小学,解放后又办起了高级小学。1968年大队副主任任百一,民兵营长任书礼发动干部群众捐物、出力,给群众讲道理:各种有能力的人,都离不开学校这个梯子,重视教育,造福后代,多出人才,百业兴旺。思想通,人心齐,群众出资办起了初中班。因校园小,各里口村在干部带领下,群众全体行动,捐资捐料将学校搬到村北。小学、初中占地面积10多亩。2004年因适龄学生数量减少而与乡另两初中合并,从而停办了各里口初中。而各里口小学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改变了原来的破旧面貌,建起了两层教学楼,充实各种软件、硬件等教学设施。目前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学生入学率100%。各里口村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集资办学先进村。
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粮棉等经济作物产量不断增加。现在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又发展养殖业等副业。由于现代化农机具的使用,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从而大量民工外出打工创收,为村经济发展找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目前全村建成日光温室2座,工厂4家;田里有机井50眼,保证了农业的丰收。村里有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