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
| 招商动态 |2016-07-16
小时候,看到胖子,我会蹦上前去喊,胖子胖子死胖子。母亲发现了会揪着我耳朵警告:不能喊人胖子,否则长大后你自己会成为胖子。这个坏毛病一直到少年时也没改掉,结果我自己真的成了别人口中的胖子、死胖子!小时候,看到戴眼镜的,会喊人家近视眼之类的。母亲发现了又会揪住我耳朵警告:不能喊人家近视眼,否则长大后你自己会成为近视眼。实际上成年后也依然学港台剧里的台词喊过人家四眼田鸡,结果现在自己真的有那么一点近视。小时候吃饭喜欢拿筷子敲饭碗,母亲说我两句,我反而敲的叮当响更欢了。母亲立刻警告:吃饭敲碗长大了会成为要饭的叫花子!
当即讪讪收手了。
所以我琢磨着我现在写书应该算是吃百家饭,会不会和我小时候敲饭碗有关?小时候,看到瘸子走路,我跟在后面学,被母亲看到了,揪着耳朵警告:不能学,否则你自己以后会成为瘸子。真被吓到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年纪大点后多少能懂点事,再贱也不会再去学肢体有障碍的人走路,所以现在可以松口气。小时候,吃饭有饭粒落脚下,小孩子免不了脚会踩上。母亲说,脚不能踩饭粒,否则眼睛会瞎掉。
当时就吓得事后不断闭左眼,睁右眼,睁左眼,闭右眼,还不断揉眼睛测试视力,结果发现自己把眼睛给揉模糊了。稍微长大后只要不脑残也断不可能再用脚去踩饭粒。
小时候,喜欢吃鱼,尤其是喜欢吃鱼籽。母亲说,小孩子不能吃鱼籽,否则会数不来数。我至今仍在纳闷,母亲其他的教训我能理解,可小孩子吃鱼籽会数不来数是什么道理?现在偶尔想起还会忍不住去请教母亲,母亲总是温温一笑,老一辈说的。而我每每一想起又总会像呆子一样问上一嘴,母亲一如往昔般地矜持一笑,同样的答复。母子俩这么多年一直如此反复。
小时候,住在一个小镇上,典型的江南水乡,坐落在水网中,更有一条大河波浪宽,就像郭兰英老师唱的《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歌我听着特有感觉,不是说说而已,小时候就是那么个场景,现在的小孩估计是再也见不到那种老船上的白帆,见不到那种帆起帆落,更听不到艄公的吆喝声。
其实不止歌中唱的,河中船来船往,有砍伐的粗大树木编制成木排顺河漂流而下,不知输往哪里搞建设。还有大片的芦苇荡,更有好多鱼,野鸟起落,一阵风来芦絮飞舞。小镇子则是古色古香,街道两旁大多都是木头阁楼式的老房子,青石板铺出来的道路,下雨时打把伞走在街上能看到顺屋檐而下的水滴砸落在年长日久形成的窝子里,这里本就是一座古镇。
那时也有现代化的印记,造船厂巨大的船只轰隆下水的印象,很壮观。河道两岸来往的渡船在公路入河尽头承载着满满一船的汽车穿梭来往输送。每天早上做买卖的和上班的摩肩擦踵,简直是人挤人的赶路,自行车好多,小孩子在人群中钻着都费劲,很繁华的一座小镇,有‘小上海’之称,当时也确实有上海人在那上班。
我长大了,家也早就搬离了那里,却经常会打听那边的人和事,当地政府在搞招商引资,后来偶尔会回去看看,祖宗所在清明祭扫之类的不敢忘却,然所见所闻真不懂是怎么搞的,原来的大大小小企业陆续搞垮了,譬如那个造船厂就不见了,招进来的企业却把环境污染的厉害。河里的鱼听说很少了,也没人敢再下河游泳了,芦苇荡也没了,河上架起了大桥,来往车流方便,渡船退出了小镇的历史舞台。街上繁华热闹的情景和现在的人影凋零形成了鲜明对比,听说人少了生意不好做了,加上环境污染,稍有能力能搬的都搬走了,两厢恶性循环,想不通为什么招商引资搞经济反而搞成了这样的结果?小镇那些古色古香的木楼看不到了,如今只能在影视剧里看到,如今全部变成了四四方方的水泥楼,说像棺材又过了,总之美感方面真不敢恭维。都说物是人非,现在却是人非物也非,但愿小时候那点印象在脑海中长存……
今天看到书评区的‘小老虎涵涵’嚷嚷着让我写微信,经提醒,有点汗颜,貌似我写的还真不勤快,有点对不住大家的厚爱,加班加点随便写点东西供大家消遣,爱恨随意,晚安!
赞赏
人赞赏
